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榕樹的學名(歐羽婷)

榕樹的學名是Ficus microcarpa,植物分類上是桑科(Moraceae)榕樹屬(Ficus),這一屬植物分佈於熱帶及亞熱帶,全世界有1800個種,生長在台灣的有五十餘種,型態上有大有小,較為人所知的有無花果(F. carica,果實曬乾稱無花果,為緩和潤下劑,治痔瘡便秘)、菩提樹(F. religiosa,印度菩提樹,樹根可治膽囊炎及梅毒,幹皮治糖尿病,樹皮為收斂劑)、橡膠樹(F. elastica,印度橡膠樹)及愛玉(F. pumila var. awkeotsang,果實剖後曬乾,稱愛玉子,可製愛玉冰,清暑解渴,為熱帶著名飲料)。一直以為清華大學水木餐廳旁停車場那兩排樹是欖仁樹,經指點方知那也是榕樹屬植物成員之一,叫作提琴葉榕(F. pandurata),以其葉狀似提琴而得名。

榕樹成分

相對於對榕樹的熟知,人們對它所含有的化學成分相當陌生,甚至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研究。1987年的一篇報導首次記載自榕樹葉分離得到六個三帖類化合物,之後的研究都是出自台灣大學化學系郭悅雄教授研究室,目前從樹皮得到30個化合物,從心材得到6個新化合物。

14個三帖類(triterpene)

帖類化合物基本上先依碳數分類為單(C10)、倍半(C15)、雙(C20)、二倍半(C25)及三(C30)帖類,再依環的數目進一步區分,巧的是這兒所列都是具有五個環的三帖類(五環性三帖類),其變化在於環的大小、位置,同一類型的不同處在於外接取代基種類有所差異。環阿烷在結構上和四環性三帖類較相近。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710000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