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頭

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台灣媽祖祭祀活動(紀維欣)

媽祖生


每年的3月23日(農曆)迎媽祖,這天是媽祖的誕辰。至於為什麼是選這一天當作媽祖的誕辰,其由來尚待考據。在這一天,各地的媽祖廟都會張燈結彩、演戲,非常熱鬧。


最古老的澎湖馬公的天后宮,被中華民國內政部列為一級古蹟。





大甲鎮瀾宮每年在媽祖生日前則舉辦「大甲媽祖回娘家」的活動,讓信眾步行跟隨著媽祖神轎,從大甲一直往南走到北港。該活動參加者動輒十數萬人,隊伍迤邐數公里,可說是在台灣僅見的最大規模宗教活動。


近年來改往新港奉天宮進香繞境出巡,路程更遠,人數卻更多。

至於北港朝天宮的迎媽租,其熱鬧場面也與大甲媽祖出巡不相上下。每年開春之後,各地到北港拜媽祖的信眾便絡繹不絕。到了誕辰當天,湧進北港的信眾,更有如浪濤洶湧般,鎮日鑼鼓喧天,熱鬧的程度甚至到瘋狂的地步。
]


迎媽祖


所謂的「迎媽祖」,是到外地去迎一尊本地居民普遍信仰或有淵源的媽祖來參與巡境的活動。


不管自己村裡或是共同舉行迎媽祖的區域是否已有一尊「在庄媽」或「在地媽」,都可能會往外地去迎媽祖。通常是往地域層級高一點的地方去迎媽祖。


例如,台中縣霧峰﹑烏日與大里地區有一個「東保十八庄」迎媽祖的活動,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共有十八個村庄參與,這十八個村庄並沒有共有的廟,但卻有一尊共有的媽祖稱為「十八庄媽」。
每年3月1日(農曆)開始把附近的旱溪媽祖、南屯媽祖、台中媽祖、彰化媽祖通通請來,參與繞境,隊伍當中,「十八庄媽」在前領路,各庄依一定的順序,逐日
在庄內迎神繞境並請客。


近來學界人士從「祭祀圈」的概念來探討這些迎媽祖的活動,藉由「神界」的疆域觀念,重新解讀「人界」中不同地域之間的從屬關係。這是典型宗教社會學式的研究取向。





進香


「進香」則是到遠處的、有名的、歷史悠久的、香火旺盛的寺廟去朝香,表示對該神明的敬意。與迎媽祖的差別是進香並不會把對方的媽祖之神像請回來,只
是去分沾她的香火,因此自己的神明是要出去的。到了進香對象的媽祖廟,神像也要進去,放在神殿上,有時是用「掬火」的方式,有時是用交香的方式,沾取對方
的香火。另一個與迎媽祖的差別是進香的地點不一定與地域層級有關,因此進香的地點遠一點也是常見的事。


1987年丁卯年九月初九,是媽祖昇天一千週年紀念,在湄州島舉行了大型的媽祖千年祭典。有上萬名的香客湧進祖廟進香,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和學者參與。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05070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