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頭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大甲鎮瀾宮繞境 part1 -(紀維欣)

大甲鎮瀾宮本身地方就原有一尊媽祖,分靈自何處尚不知。大甲很多人不知道大甲鎮瀾宮就是 天后宮。自民國七十五年五月十八日,拆除北邊金亭重建時,挖掘出一長約三尺,寬約八寸之泉州石,上刻“天后宮界”,自此大甲人才知鎮瀾宮也是天后宮。淡水 廳志記載大甲街天后宮建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此更可證大甲鎮瀾宮即天后宮。

另外大甲鎮瀾宮確確實實有一尊媽祖,是由北港朝天宮分靈去的,所以鎮瀾 宮正殿奉祀此二尊,每年分靈媽再回家,這民俗活動至少已延續一百多年。這可從大甲先賢所著“大甲鄉土之概觀”,大甲公學校編,日本昭和八年著作,中有記載 “大甲媽祖自北港分香,一年一回北港進香,進香日期每年一月十五日決定。”


又據民國五十一年四月十六日聯合報第八版報導,當年大甲往北港進香之八十一歲, 家往臺中縣后里鄉太平村口庄路七號之張桂蘭女士,自述二十歲時就參加大甲進香團,太平洋戰爭時,日人才禁止進香,每年她都隨團步行到朝天宮進香,至今已有 五十四次了,可見此項進香活動由來已久。


大甲鎮瀾宮與北港朝天宮的樑子在20多年前就已經結下,這與當時雙方廟宇各自認為自己的媽祖是「正主」有關。大約在民國10年前後,大甲鎮瀾宮有到北港進香的習俗,久而久之,媽祖到北港進香,就被信徒解釋為「回娘家」,不過「回娘家」說法,讓大甲鎮瀾宮好像是矮了一截,心裏著實不是滋味,心結也就愈來愈深。由於廟方的主事者耿耿於懷,即有意更改「北港進香」名稱,直到媽祖昇天即將滿1000年之際,鎮瀾宮董監事們規劃了中斷許久的第一次湄洲祖廟謁祖進香活動。


民國76年時,政府尚未對大陸開放時,大甲就在當年十月經由日本,迎回了一尊「祖廟媽祖」,鎮瀾宮自迎回湄洲媽後地位逐漸也抬高,因此醞釀許久的改名想法,在祖廟媽祖回台之後,正式付諸行動。


後來新港人之鱷魚蚊香老闆去大甲設廠,並當選鎮瀾宮委員,就開始運作鎮瀾宮去新港奉天宮進香。民國七十七年正月十五日,大甲鎮瀾宮下午召開董監事會,討論是否仍往北港進香事宜,以十三票對三票決議取消北港行程,往新港奉天宮進香,割火改添火,「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北港進香」被改為「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繞境進香」,將「北港」改成「繞境」。鎮瀾宮希望能消除大甲媽祖到北港進香是「回娘家」的觀念,不過卻引起北港朝天宮和當地民眾的反彈。由於雙方你來我往造成彼此不悅,加上當時嘉義新港奉天宮積極邀請鎮瀾宮到新港進香,因此鎮瀾宮乾脆決議從此不到北港進香,以後每年的8天7夜媽祖進香活動從此改到新港,大甲鎮瀾宮與北港朝天宮因此正式決裂。


民國77年大甲鎮瀾宮轉往新港奉天宮繞境進香,新港奉天宮為將這個轉變合理化,乃安排一位據稱住在台中縣大安鄉,88歲的老人卓李來春出面指稱:在其25歲時隨大甲媽祖往新港奉天宮進香,後來才往北港進香。往後,新港奉天宮即對外宣傳大甲繞境乃再續中斷一甲子之前緣。若據此推算,民國79年卓李來春88歲,其25歲時則為民國16年,但從相關史料可知,民國14年時大甲鎮瀾宮媽祖即已前來北港進香,並稱來進香的媽祖為「北港聖母」,可見卓李來春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新港奉天宮類似的手法不只此椿,穿鑿附會,無所不用其極。


宗教事業本意在勸人為善,但新港奉天宮為爭取香客,不惜一切手段混淆視聽,即使其說法之錯處屢遭史學研究者提出指正,新港奉天宮既不能提出證據為自己辯護,又不肯改正,至今在其出版品中仍繼續引用錯誤資料,誤導民眾與媒體,令人遺憾。


資料來源http://www.odie.tw/Beigang_Huwei/content/Chao-Tien_Temple2.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