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頭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澎湖天后宮 part1 -(紀維欣)

澎湖天后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澎湖縣馬公天后宮
台灣國家第一級古蹟-澎湖天后宮
台灣國家第一級古蹟-澎湖天后宮
基本資訊
所在地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台灣澎湖縣馬公市長安里正義街1號
主祭神天上聖母



湖天后宮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供奉媽祖,是台灣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廟宇,最遲在1604年前即已立廟。原稱娘娘宮、天妃宮或媽宮,馬公市舊稱即由此而來,現在台語裡「馬公」仍以「媽宮」(Má-keng)稱之。

 

 

明朝及明鄭時期

 

澎湖天后宮在文獻可考的最早年代是1604年萬曆三十二年)。該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司令官韋麻郎(Wijbrant Van Waerwijck)率兩艘船抵達澎湖,並派員往福建請求貿易。福建當局立即嚴禁人民出海接濟,並派都司沈有容率兵船五十艘前往澎湖,要求荷蘭人撤退。韋麻郎見求通商無望,又缺乏補給,於是在當年底離開澎湖。董應舉天啟年間寫給福建巡撫南居益的信中提到此事:「彭湖港形如葫蘆,上有天妃宮,此沈將軍有容折韋麻郎處也。」由此可知當時澎湖已有天妃宮,且是沈有容與韋麻郎談判之處。
1622年,東印度公司任命雷爾生(Cornelis Reyersen)為司令,再度前往澎湖,並在風櫃尾蛇頭山頂興建城堡作為基地。兩年後荷蘭人被明軍擊退,轉往台灣。在此期間荷蘭人繪有一幅澎湖港口圖,在今天後宮位置畫有「中國寺廟」,即媽祖宮。


1663年,東印度公司在前一年被鄭成功擊敗,因而失去在台灣的領地後,隨即任命博特(Balthasar Bort)率艦隊企圖將之奪回。博特曾與清軍聯盟,在中國沿海與鄭軍交戰獲勝,但後來未獲清廷支援攻台。博特失望憤慨之餘,在1664年1月3日攻擊澎湖島上的鄭軍,並在1月10日放火燒毀寺院及附近的房舍。據此,澎湖媽祖宮曾在1664年被毀。博特在其航海記中亦附有澎湖港圖,其中的寺院也在今天後宮的位置上。




 施琅奏請敕封天后宮

1683年康熙22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軍攻台,在澎湖擊敗由劉國軒率領的明鄭海軍主力,明鄭隨後便即投降。施琅將勝利歸因於媽祖庇佑,並奏請康熙皇帝敕封其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清廷在1684年(清康熙23年)准奏,並且派禮部郎中雅虎專程來澎湖致祭,將媽祖封為天后,並改天妃宮為天后宮。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E%8E%E6%B9%96%E5%A4%A9%E5%90%8E%E5%AE%A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